作者:徐苏涛、于静怡、靳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业逐步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走向“新业态创业 开放式创新”、“变革式创业 颠覆式创新”;创业孵化从封闭的孵化器走向开放的众创空间、全链条的孵化生态;创业服务从单一的专业服务走向集成的平台服务、聚合的生态服务;创业管理从形态开发走向功能开发、生态开发;创业载体从粗糙的创业楼宇走向创业地产、创业社区;创业治理从简单的政策扶持走向制度创新、治理重置纵向深化。围绕创业式创新灵魂,聚焦创业服务(孵化)发展,把握中国创业服务(孵化)发展阶段,重识国内外行业发展特点与取向,探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模式,进而将科技创业社区作为行业发展新范式,着力推进局部创新生态建设和提升系统服务能力,成为一个地区加快创新生态建设与新型产业组织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1、中国创业孵化行业需进入新阶段
在自主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面前,究竟是突出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科学家不断砸钱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还是强调产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创业者的创业、企业家持续赚钱的创新?纵观各国发展经验,只有在尊重高校院所、科学家、研发等基础上,更加尊重和依赖创业者、企业家和创业式创新,才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才能带动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这其中,创业服务(含创业孵化)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战略节点以及地区创新生态建设者,不仅在一个全球创新网络中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经验、知识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还通过科技孵化带动科技创业、科技创业带动科技创新,让这些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在一个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科技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相结合。
就行业发展而言,按照国家科技服务业分类,有关创业的服务我们称之为“创业孵化”。事实上,单纯的创业孵化难以走出传统发展模式的泥沼,要么是基于房租的“物业模式”,要么是标榜具有投资功能的“服务模式”,要么是政府输血的“寄生模式”。如今我们更需要把这个行业称之为“创业服务”。大约在2017年,中国的创业孵化行业走过了30年。尽管很多处于创业孵化一线的人都为之热血沸腾,但社会各界到底如何看待中国创业孵化第一个三十年并非同样的感触。其中,有一位孵化器资深人士说,一开始觉得自己做孵化器很有成就感,尤其是爆发增长的数据让人非常激动,但一旦与中国的系统性增长相比,无论是体量还是所占比重等等,都知道这来自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性增长,而自己所做的贡献还微不足道。当然,不是说中国创业孵化第一个三十年没有贡献,但这种贡献主要是降低了创业的成本、起到了一定的产业组织作用。
所谓“发展是硬道理”,地方的GDP之下是产业、产业之下是企业、企业的源头在创业、创业的起点在创业服务。站在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对中国创业服务(孵化)的发展层级、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成效有着审慎的认识。创业本身是个难事,这就要求创业服务的水平就要变高,不是游击队升级,而是正规军下蛋,需要一批有资源、有实力、有能力、有水平的创新主体、产业组织者来共同经营,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的建设者。如今只有强调“以创业服务带动科技创业,以科技创业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带动新兴产业”,通过创业试错、市场试错、产业试错、区域试错等实现从创新创业到产业化,才能让创业孵化生态具有更高的位势与势能。
整体而言,中关村创业服务(孵化)代表着全国创业服务(孵化)的最高水平,并取得如下总体成效:一是引领全国创业服务业发展模式,不仅国际上创业服务行业有的这里都有,没有的这里也有;二是成为北京市创新生态核心组件,成为科教产业连结器、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