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杨文英
2021年4月,长城战略咨询在天津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0年,全国共有64家独角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实现上市,上市比例逐年攀升。其中2017-2020年分别为3家、20家、17家、24家。
据统计,2020年全年上市的24家独角兽企业中选择美股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共12家,其中纳斯达克8家、纽交所4家,主要分布于创新药与器械、新零售和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赛道;选择港股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共4家,主要分布于创新药与器械赛道;选择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共8家,其中上交所7家(主板1家、科创板6家);深交所1家(即创业板1家),为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赛道。
1 市场加速改革下的新机会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独角兽企业上市之路迎来了新的机会。
仔细盘点近四年独角兽企业的上市地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利好效应正在独角兽企业中凸显,注册制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了快速的上市通道,点燃了独角兽企业内地上市热情。
继2019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后,2020年4月又出台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总体实施方案》。注册制在科创板与创业板相继落地,不仅完善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还进一步拓宽了独角兽企业上市地点的选择范围。2017-2020年上市的64家独角兽企业中,有7家独角兽企业登陆科创板,1家独角兽企业登陆创业板。
过去三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审批制、核准制到注册制的制度性优化改革。今后,注册制将全面推广实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进一步为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相关政策的利好,助力了国内独角兽在内地资本市场的上市。
2 独角兽企业上市后募资去向
尽管 2020年疫情给了不少投资者和初创公司一记重击,但这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在 2020 年上市的信心。24家独角兽企业直接上市就是明证。上市的目的之一当然就是募资,那么他们募资的目的是什么呢?
据招股书显示, 24家上市独角兽企业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自身战略投资、市场营销和业务扩张等用途。其中,13家企业选择募资后启动新技术研发,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与自有核心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领跑领域技术迭代;12家企业选择募资后加大市场营销投入,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占有领先优势;有12家企业选择将募集资金用于战略投资,通过投资或收购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覆盖领域内各链条环节的产品和服务生态圈;10家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关注新一代产品研发;9家企业选择将募集资金用于业务扩张,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此外,还有7家企业重点关注产品功能优化。
3 资本持续加码上市后的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与其首次公开发行对应市值(IPO对应市值)反映了一级资本市场与二级资本市场对独角兽企业价值评判标准的区别,通常情况下一级资本市场看重领域前景和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性,二级资本市场则注重独角兽企业所展现的实际经营能力。
截至2020年12月31日,64家已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中,市值超百亿美元的有16家,分别为美团点评、拼多多、宁德时代、小米、贝壳找房、京东健康、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腾讯音乐、理想汽车、泡泡玛特、信达生物、平安好医生、爱奇艺、奇安信、完美日记。其中,美团点评、拼多多、宁德时代和小米4家市值超千亿美元。
(注:国内外上市数据统计时涉及的汇率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0年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价,上市企业数据来自wind金融数据平台,数据截至2021年4月6日)
2020年,44家(截至2021年4月6日,64家上市独角兽企业中有20家企业目前暂未披露年报信息。)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65.7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35家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平均增长率312.3%;8家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营收正增长的35家上市企业中,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0%的有11家;增长率在50%至100%之间的企业有7家;增长率低于50%的企业有17家。
4 2021年,又有9家独角兽企业上市
2021年,刚刚过去的4个月,又有9家独角兽企业奔赴二级市场。
独角兽企业加快上市步伐。2021年截至4月15日,有9家独角兽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其中怪兽充电为2021年新晋独角兽企业。
本文转自“铅笔道”,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